來到金門如果想看到完整而精緻的古厝聚落,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位在金沙鎮的--山后民俗文化村~~
2021/04/30金門自由行第一天我們從尚義機場出發,租車自駕大約20分鐘的車程,抵達的第一站--山后民宿文化村~~
山后民俗文化村也稱「金門民俗文化村」,園區免費參觀喔~~
清光緒26年(西元1900年)完工的山后民俗文化村,是金門第一個開放轉型成觀光景點的聚落,屬於「山后聚落」的中堡,山后聚落主要分為頂堡、中堡及下堡~~
(圖片取自官網)
從官網介紹知道--"聚落中有16棟對稱工整的二進式雙落古厝採事先規劃方式,歷時25年完工,山后的每戶古厝全部依山面海、分三排排列,其中中間的長廊樓梯緩慢的上爬到聚落之中,象徵步步高升"~~
而山后民俗文化村最著名的則是這16棟對稱工整的二進式雙落古厝,另外加上一座宗祠和一座學堂,被稱為「山后中堡十八間」這18棟屋邸全都依山面海,格局、型式、排列工整一致,整齊劃一,配合彩繪、石雕、磚雕、交陶裝飾,精緻的建築風貌,展現傳統建築的工藝技術,更藉由四周隘門防禦,形成嚴密自衛空間,以防盜匪侵襲,是金門閩南建築的代表作~~
目前園區內利用原有房子規劃了禮儀、喜慶、武館等主題館,展出往日的文物,而我們進入時很幸運地剛好碰到免費的導覽時間,就醬,跟著解說人員認識金門的歷史~~
據導覽人員說--這群建築完成於清光緒26年,由當時的旅日僑領王國珍、王敬祥父子經商有成,號召族人闢建而成,佔地相當廣闊~~
放眼望去,藍天綠蔭下的建築群,保留了當年的風情,呼米覺得有種"歲月靜好"的美感~~
跟著導覽人員的腳步,首先我們參觀了當年非常重要的--海珠學堂~~
海珠堂在早期是山后地區的小學堂,目前是文化村裡頭的展示館,左右對稱的2樓瓦房是老師的住家~~
特別的是屋簷上有美麗的鯉魚彩繪裝飾,取其讀書人能"鯉躍龍門",其實它們也是排水用的"雨漏"喔~~
接著導覽人員繼續介紹旁邊這一座宗祠,裡面有花轎,還有六角磚像烏龜造型,象徵長壽之意~~
不管是彩繪、石雕、磚雕、交陶裝飾,精緻的建築風貌,都展現傳統閩式建築的工藝技術~~
另外還有展是昔日文物、禮儀、喜慶、休閒、武館、生產等,展現金門傳統地方民俗,我們邊聽邊逛,很有趣~~
在民俗村內還有一間可愛的郵局,郵筒也特別打造成Q版的風獅爺造型,成為遊客必打卡的景點之一~~
另外,一定要欣賞的還有古厝美麗的燕尾,燕尾是在閩南式建築中常見的一種形式,以鳥的尾巴作為象徵正脊尾端呈曲線向上揚起,兩端可作燕尾式分叉,稱燕尾脊,這多用於廟宇或官宅~~
據說中國古代認為人在天地之間得天地恩澤才能生存 ,所以有敬天的思想,屋脊的鳥有如天使,是一種通天的靈物,能通天敬神呢~~
精彩的導覽結束後,我們開始穿梭在每個房間拍照欣賞~~
金門是戰地之鄉,在結束戰爭後許多古老的聚落群在古蹟保存意識抬頭下,大多都保存的相當良好,每一個聚落都充滿著一段屬於它們的歲月的故事~~
在這裡還看到經商有成的商家,和國父孫文的書信往來真跡,現在都是無價的文化資產~~
我們漫步在民俗文化村內發現有些古厝目前還有居民住著,到訪的遊客要特別留意,別打擾到居民的生活安寧~~
仔細觀察每棟建築的馬背、山牆、燕尾都有些許不同,據說是代表一間房子內的屋主權貴地位,寓意深遠~~
穿梭在山后民俗村內,讓第一次到金門旅遊的呼米,被這些美麗的建築深深吸引,原來金門這美!!!!!
最後來到這戶山后王姓人家門前,這裡有塊龍頭巨石,岩脈盤旋,又被稱為"巨龍出土",當年經國先生到金門訪視也曾蒞臨此地,據說遊客摸摸龍頭也能飛黃騰達喔~~
參觀精彩的文化村離開前,別忘了在入口處轉角有間必吃的--王阿婆小吃店~~
小店最有名的就是金門炒泡麵與石蚵麵線,和蚵仔煎~~
我們點了多到快滿出來的蚵仔麵線和蚵仔煎嘗鮮~~
在山后民俗文化村傳統燕尾巷內穿梭,彷彿時光倒轉似的回到昔日的金門,每一角落都充滿著濃濃的復古情懷和建築之美,如果喜歡我的分享,還請按讚或留言交流喔~~
- May 06 Thu 2021 11:43
金門自由行(3)山后民俗文化村集閩南建築藝術之大成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